【华创润泽温室】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栽培八项要点近年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面积的产量、效益普遍要比露地栽培高出几倍。但由于掌握使用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有的温室大棚利用率不高,发挥不出设施优势。 一、合理密植、提高空间利用率 温室蔬菜的种植密度以及棚内空间利用率的高低都能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适当的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密植要依不同品种而异。一般来讲,温室亩种植的株数要比大田要高15%-20%左右。过度密植反而低产。 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植株会因争阳光向上徒长且通风不良极易感染各种真菌、细菌性病害。因此,能上架的品种要尽可能上架,如茄果类。对于不能上架的品种一般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管理,以叶枝不拥挤为原则,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二、配方、平衡施肥 近年,各地都相当重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已成为提高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温室蔬菜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土壤全盐含量浓度为2200—3000mg/kg,超过6300mg/kg根系会出现反渗透而枯死。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加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氮发挥量大,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应相应增磷钾肥,少施氮肥,不施入粪尿和未沤制腐熟的绿肥秸秆。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为原则。防止集中过量。在种过3年以上的温室大棚中单位面积施有机肥料要减少到正常用量的60%左右,以降低土壤的全盐浓度。全盐浓度大的地块,应注重增施有机肥、腐殖酸肥和EM菌肥,提高土壤碳、氮比,解盐降肥害。同时补施硼、锌、镁肥,平衡土壤营养。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测棚图配方施肥。 三、科学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目前解决温室蔬菜病虫害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药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首先要认准病、选对药、一般应选择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还能促进作物生长。同时也可采用生物农药。其次是要改善棚内环境,降低棚内湿度,如实行棚内滴灌,增强通风透光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降低打药次数的目的。最好应注重苗期预防。如果前期预防不到位,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源、病菌已入侵植物体,勤打药效果也不佳。 四、 合理安排、精心规划茬数,适当提高复种指数 许多菜农片面追求大棚内蔬菜复种指数,导致地力得不到很好的恢复。其实,利用温室栽培主要是保住反季节这一主茬,而副茬只能是安排在反季节的季前或季后,种植一些生育期较短的小菜类。休地一般安排在夏季的6—9月。经过彻底深翻棚土,阳光暴晒,杀灭细菌,降低虫口密度,雨淋压盐,熟化土壤,后闭棚灭虫,这样为主茬正常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近年,我们尝试在给水便利的钢架大棚中播一季早稻,实行轮作,其结果是大大改善了土壤的墒情,病虫害大为减少,蔬菜产量显著提高。 五、调控棚室温度 过去在生产上一直有个误区,总认为温室大棚内温度越高则蔬菜生长的越快,其实蔬菜生长有一个最高温度的上限要求,即最高在25-32℃,不同的蔬菜其最高温度也会有差异。超过上限温度,会抑制幼果生长,出现果实断层。同时温度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大,机体运作紊乱,营养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反而会造成减产。为更好调节温度,可采用棚向南北走向,并在两端设置通风口,温度过高时开启通风口,同时还可利用傍晚浇水的方法来降低地温。 六、修剪枝蔓,防止徒长 温室蔬菜在幼苗期表现为弱株弱根,此时应控水控株促根,使地下部分吸收光合产物占60%左右。前期株体消耗营养占6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各占60%—70%.对于茄果类来讲,要保证前期有一定的同化叶面积,后期应修剪枝蔓促果,提高产量。枝蔓过旺会导致其光合作用消耗大,必然影响果实的营养积累,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 七、改变供水方式,采用滴灌浇水 大棚温室属于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的环境,水分蒸发和扩散慢,一般植株的蒸腾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只相当于露地的50%,特别是夜间、阴天、温度低的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过大是造成蔬菜病害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如果温室蔬菜将大水浸灌改为膜下滴灌进行灌溉,可极大的改善温室内环境,降低湿度,提高棚温,减少蔬菜病害,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对温室蔬菜采用地膜覆盖。 八、 合理利用“棚气”防治“气害” 冬春季节利用温棚种植蔬菜,为阻断温棚内部热量与外部交换散失,有时需要长时间密闭温棚,难免造成有毒气体的大量堆积而危害蔬菜的正常生产发育,甚至使全部蔬菜在一夜间枯萎、死亡。因此要严加防范气害。 |